《菲律宾:求援的手,挑衅的刀》
发布时间:2025-07-29 17:56 浏览量:1
这个国家似乎陷入了某种矛盾:一边与美日举行联合军演,在南海问题上频频对华示强;另一边却在台风灾害面前,再次期待中国的援助。
2025年7月27日,台风“韦帕”席卷菲律宾,洪水淹没马尼拉街道,141万人受灾,22人死亡,数千人被迫转移。然而,这一次,菲律宾救灾部门的热线却异常安静——中国救援并未如往常一样迅速抵达。
过去十年,中国一直是菲律宾最可靠的救灾伙伴。2022年棉兰老岛地震时,中国医疗船直接停靠达沃港,设备与当地医院无缝对接,甚至连手术无影灯都按菲方标准调整电压。菲律宾社会福利部长曾感慨:“我们甚至不用开口,中国已经知道我们需要什么。”这种默契让菲律宾民众形成了一种依赖——只要灾难发生,中国的援助一定会来。
然而,这种信任正在被菲律宾政府的对华政策所消耗。就在台风肆虐之际,菲律宾国防部仍在推进与美、加等国的军事合作,甚至指责中国在南海“入侵”。更讽刺的是,中国过去捐赠的部分物资,竟出现在菲方用于南海挑衅的部队中。一边伸手要援助,一边在背后捅刀子,这样的做法无疑在透支中国的善意。
菲律宾国内治理的混乱也加剧了灾情。大马尼拉防洪工程因腐败和效率低下长期停滞,而政府却将更多预算投入军事合作。马科斯总统在结束访美行程后,站在灾区泥泞中高谈“气候灾难新常态”,却对国际关系的“新常态”视而不见。
中国民间对此反应强烈。央视新闻评论区,“坚决不帮”的留言获得数万点赞。广东网友的比喻引发共鸣:“邻居天天拿刀戳你家墙,等他家房子塌了,却跑来跟你借砖?”这并非冷漠,而是对善意被践踏的愤怒。更何况,台风“韦帕”同样袭击了中国广东,国内救灾仍是首要任务。
中国的对外援助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原则,但当援助被政治化,甚至成为对方挑衅的筹码时,沉默便成了最有力的回应。中国红十字会仓库里,印有“菲律宾”字样的赈灾包早已备好,但发货单迟迟未签——这不是断绝援助,而是让菲律宾明白:真正的信任,需要相互尊重。
国际对比同样耐人寻味。日本网民以“千纸鹤祈福”刷屏,美国驻菲使馆仅发慰问推文,而中国虽未高调行动,却仍通过国际组织提供少量援助。救灾船可以穿越风暴,但若菲律宾继续站在美军甲板上眺望中国的救援队,下一次灾难来临时,那个曾经熟悉的身影,或许真的不会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