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都热“追”毛主席 ?看这组罕见老照片,你会惊呼“真帅”!

发布时间:2025-07-23 02:13  浏览量:1

最近在地铁里,总能看到年轻人捧着《毛选》认真研读的身影。一位00后大学生说:“以前总听长辈说毛主席是伟人,直到看到他21岁的珍贵照片,才发现他年轻时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要拼才华!”

“实话实说,在人民眼里,全世界毛主席才是朝气蓬勃、精神饱满、信心百倍、智慧超群的最帅最青春最美!是名符其实全国最靓丽的风景线……”

一、最帅19世纪“90后”:那个改变中国的青春风暴

1918年,25岁的毛泽东站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操场上,与同学们拍下这张经典合影。照片里的他身着长衫,眼神如炬,浑身散发着“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少年英气 。谁能想到,这个爱读《韩昌黎全集》、喜欢徒步游学的年轻人,后来会写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诗篇?

在长沙求学期间,毛泽东组织了“新民学会”,带着蔡和森等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他们曾用一个多月时间,徒步900多里走访湖南农村,写下数万字调研报告。这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精神,放在今天妥妥的“斜杠青年”标杆!

更让人震撼的是他的超前思想。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为“双减”政策欢呼时,才惊觉这位“90后”早已看透教育本质。

二、延安“顶流”:最穷却最富有的精神图腾

1937年,美国记者斯诺来到延安,看到毛泽东住在简陋的窑洞里,穿着打补丁的灰布军装,却被他眼中“不可征服的火焰”深深震撼。在那个“十个没有”的陕甘宁边区——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土豪劣绅、没有萎靡之气 ,毛主席带着军民开荒种地、办夜校扫盲。

最让人破防的是他与群众的鱼水情。警卫员回忆,有次毛主席发现农民担水困难,竟亲自带着战士们挖了口“幸福井”。至今在延安杨家岭,这口井依然清澈,当地人说:“喝这井水长大的孩子,心里永远装着老百姓。”

这种廉洁奉公的作风有多硬核?1941年,战斗英雄肖玉璧因贪污3050元被判处死刑。毛主席亲自批示:“我同意判处死刑,绝不容许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这种“刀刃向内”的决心,放在任何时代都是“教科书级”的廉政教育。

三、永远的“007”:那些改变国运的神级操作

1935年的四渡赤水,堪称军事史上的“魔术表演”。当蒋介石的几十万大军被绕得晕头转向时,毛泽东在地图前运筹帷幄:“我们不是走,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这场战役让国民党将领感叹:“毛泽东用兵真如神!”

更绝的是他的“文韬”。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写下《实践论》《矛盾论》等经典著作,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朴素真理,教会中国人如何打破思想禁锢。钱学森临终前那句“毛泽东思想活着,中国就永远年轻” ,道破了无数科学家的心声。

最燃的是“两弹一星”决策。当苏联撤走专家、美国核讹诈时,毛泽东大手一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64年蘑菇云升起的那一刻,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的声音 。

四、跨越百年的“双向奔赴”

2023年,杭州某高校举办“毛泽东诗词朗诵会”,00后学生用Rap重新演绎《沁园春·雪》,现场掌声雷动。一位女生说:“以前觉得毛主席是课本里的伟人,现在发现他的思想能解决我们当代人的迷茫。”

这种共鸣源自真实。当我们为房价焦虑时,会想起他“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当遭遇职场内卷时,会想起他“越是困难越向前”的斗志;当看到贪官落马时,会想起延安时期“廉洁政治”的清风正气 。

去年在韶山毛主席纪念馆,我看到这样一幕:一个穿汉服的小姑娘,踮着脚把自己折的千纸鹤放在铜像前。工作人员说,每天都有年轻人来这里“打卡”,他们留下的字条写着:“您点亮了中国的灯,我们要接过您的火炬。”

从21岁的校服少年到83岁的开国领袖,毛泽东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永远年轻”。正如浙江宣传所言:“他的思想像一座灯塔,既照亮了历史的长河,也指引着当代青年的人生路。”

如今的我们,或许无法像先辈那样经历战火纷飞,但可以像他青年时期那样“到中流击水”,在奋斗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这,才是对毛主席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