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衔家书暖高墙,爱化春风润迷途——记奉贤区“爱的千纸鹤”书信帮教服务项目 | 社会参与,重塑新生

发布时间:2025-07-09 16:56  浏览量:1

“爱的千纸鹤”书信帮教项目是奉贤区引导社会力量,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的品牌项目。在奉贤区司法局的工作指导下,奉贤区帮教协会秉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将社会帮教衔接工作前移,帮助服刑人员安心接受教育改造,为后续开展安置帮教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书信启缘,跨越高墙的希望纽带

2023年,项目发起人在监狱走访时,目睹服刑人员因长期与外界隔绝而产生的迷茫与焦虑,萌生了以书信为媒介开展书信帮教的想法。“爱的千纸鹤”项目由此诞生,项目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们化身希望的使者,通过书信邮寄的方式,打破高墙内外的隔阂,与服刑人员展开心灵对话,帮助他们缓解内心苦闷,送去一份家乡的温暖,重燃对生活的信心。

同时,针对服刑人员回信中提出的合理需求,项目组资源整合,联系对接所属街镇司法所共同开展亲情帮教。针对三个月内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提前书信告知衔接帮教事宜 。

两年来,“爱的千纸鹤”共计向奉贤籍监所服刑人员发出信件4549封,收到回信176封,帮助服刑人员解决相关诉求50余件,收到服刑人员感谢信20余封。组织志愿者走访五角场、宝山、南汇、青浦、新收犯、周浦等6家监所开展入监帮教活动,“一对一”帮教55人,集中帮教44人,解决对象需求14人。

纸短情长:文字传递的温暖力量

随着每月定期书信往来,服刑人员深切感受到了“爱的千纸鹤”的力量,项目组陆续收到服刑人员的互动求助信件。2024年的一天,项目组收到了来自北新泾监狱服刑人员张某的来信,他在信中告诉我们,自己在狱内服刑,与前妻早已离异,家中只剩下年事已高的父母带着年幼的儿子生活,对于家中情况十分担忧。自己在收到了项目组的来信后,抱着尝试的心情写下了这封信,希望项目组能够帮助自己关注家中情况。收到来信后,项目组随即联系了张某的父母,在了解到张某儿子学习方面的困难后,积极联系协调,让其参加了“爱的接力棒”活动,由大学生志愿者一对一结对为其开展学业辅导。张某在得知相关情况后,既感动又欣慰,表示希望能够继续和项目组保持通信。

薪火成炬:照亮迷途者的新生之路

在“爱的千纸鹤”书信帮教项目开展两周年之际,项目组前往周浦监狱,与监狱干警、司法所工作人员以及服刑人员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书信帮教工作的意义,探索创新实践的新路径。

座谈会现场,服刑人员徐某数度哽咽,将积攒已久的感激之情,化作一声声对项目组真挚的道谢。原来,徐某曾瞒着前妻私自转卖夫妻共有的宅基地用以经商投资,引发家庭矛盾。前妻发现后起诉至法院,房屋交易被判定无效。随之而来的,是买家以诈骗罪提起诉讼,徐某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余年。入狱多年来,徐某曾多次尝试与前妻和儿子联系,但他寄出的信件都石沉大海。收到项目组来信后,徐某抱着忐忑的心情,在回信中倾诉了自己深埋近4年的痛苦与悔恨,恳请项目组能够帮助他化解家庭矛盾。在了解到徐某的困境后,项目组工作人员多次联系徐某的前妻与儿子。面对最初的抵触和疏离,工作人员用真诚与耐心叩击心门,经过大半年的持续沟通与调解,终于融化了横亘在徐某家人之间的坚冰。2024年9月,徐某迎来了入狱后的第一次家庭团聚,妻子和儿子跨越多年隔阂,来到监狱探望。这份来之不易的重逢,不仅让徐某重拾生活的希望,更让他体会到,书信帮教传递的不仅是文字,更是社会对服刑人员的关怀与帮扶。

结语

“爱的千纸鹤”监所帮教服务项目以书信为纽带,以真情为底色,在高墙内外架起了一座充满温度与希望的桥梁。它不仅切实帮助服刑人员解决了实际困难,更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慰藉与力量。未来,项目将继续深耕社会帮教领域,凝聚更多社会力量,以更加创新、专业的服务,为更多迷途者照亮新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