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女友因考上清华和我分手,我戍边30年,转业时意外撞见她
发布时间:2025-06-18 09:57 浏览量:35
本篇内容为虚构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1983年女友因考上清华和我分手,我戍边30年,转业时意外撞见她
“建军,我们不合适,你应该找个更适合你的女孩。”
1983年夏天,县城老槐树下,周雅文拿着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对我说出了这句话。
我看着她眼中的泪水,却无法挽留。
30年后,当我办完转业手续走进县建设局大门时,从没想过会在那里再次见到她。
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
01
我叫李建军,1965年出生在这个小县城里。
父亲在供销社当售货员,每天骑着破自行车走街串巷收购土特产。
母亲是县小学的数学老师,工资微薄但在当时已经算是体面的工作。
我们家住在县城西头的平房里,三间屋子,院子里种着几棵枣树。
1983年,我正读高三,成绩中等,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考上师范学校当个老师。
周雅文住在县政府大院里,她父亲是县里的副书记。
那个年代,干部子女总是备受瞩目,何况她还是全县有名的才女。
她长得清秀,梳着两条辫子,白净的脸上总是带着淡淡的笑容。
每次考试,她都是年级第一名,老师们都说她肯定能考上好大学。
我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在高二的一次升旗仪式上。
她作为学生代表在国旗下讲话,声音清脆动听。
那天阳光正好,她站在主席台上,整个人都在发光一样。
散会后,我鼓起勇气走到她面前。
“周雅文同学,你讲得真好。”
她转过头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意外。
“谢谢你,李建军同学。”
没想到她竟然知道我的名字。
从那以后,我们开始有了更多的交集。
同桌的王小明告诉我,周雅文经常在下课后看着我的方向发呆。
这个消息让我激动了好几天。
高二下学期,我终于鼓起勇气给她写了第一封情书。
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教室里只剩下我们几个值日的学生。
我偷偷把纸条放在她的课桌里,心跳得像要蹦出胸膛。
第二天早自习,她递给我一张纸条。
“李建军,谢谢你的纸条,我们可以做朋友。”
虽然不是我期待的答案,但这已经让我兴奋不已。
从那时起,我们经常一起讨论功课。
她的数学和英语特别好,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解难题。
我虽然成绩一般,但字写得不错,经常帮她抄写一些资料。
那个夏天,我们经常在放学后到县城外的小河边散步。
河水清澈,两岸长满了野花,偶尔有白鹭飞过。
我们聊学习,聊未来,聊对大学生活的憧憬。
“建军,你说我们将来都能考上大学吗?”
她坐在河边的石头上,双手托着下巴问我。
“你肯定能考上,你这么聪明。”
“那你呢?”
“我啊,能考上师范就满足了。”
她笑着摇摇头。
“你不要小看自己,只要努力,什么都有可能。”
那个时候,我觉得只要和她在一起,什么困难都不怕。
高三开学后,学习变得更加紧张。
每天早上六点到校,晚上十点才放学。
但我们依然会找时间见面,哪怕只是在走廊里匆匆擦肩而过。
有一次,她主动提出要帮我补习英语。
我们约在县图书馆里,她认真地给我讲语法。
她说话时专注的样子让我看得入迷。
“李建军,你在听吗?”
我慌忙点头,脸红得像火烧一样。
那一刻,我们的目光相遇,空气仿佛凝固了。
她的脸也红了,低下头继续翻书。
“我们...我们继续学习吧。”
从那天起,我知道她对我也有好感。
冬天来临时,我们的关系更进了一步。
那是一个下雪的傍晚,我送她回家。
走到县政府大院门口时,她突然停下脚步。
“建军,我有话想对你说。”
雪花飘在她的头发上,像小小的梅花。
“我...我也喜欢你。”
她说完这句话就跑进了大院里。
我站在雪地里,心情激动得无法形容。
从那以后,我们正式成为了男女朋友。
但我们都很克制,从不在学校里表现得太亲密。
偶尔放学后,我会买两个烧饼,我们一起坐在河边吃。
那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
春天来了,高考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学校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每个人都在拼命复习。
周雅文的成绩依然稳居全年级第一。
而我的成绩虽然有所提高,但要考上好大学还是很困难。
“建军,你一定要坚持住,我们一起考上大学。”
她总是这样鼓励我。
有时候晚自习后,她会留下来陪我做题。
昏黄的灯光下,她认真的侧脸让我觉得无比安心。
我们还偷偷约定,考上大学后就向双方家长正式表明关系。
那时候我们都相信,爱情能战胜一切困难。
1983年7月,高考终于来临。
考场在县一中,我和周雅文被分在不同的教室。
考试前一天晚上,我们在老槐树下见了最后一面。
“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在一起。”
我握着她的手,郑重地说出这句话。
她点点头,眼中满含期待。
“好,我们拉钩。”
就像小时候一样,我们伸出小拇指相互勾着。
考试进行了三天,每一科考完,我都感觉不太理想。
而周雅文总是神色平静,显然胸有成竹。
最后一科考完后,我们拥抱了一下。
“终于结束了。”
她靠在我的肩膀上,轻声说道。
“是啊,接下来就等结果了。”
那个夏天,我们经常见面,一起憧憬着大学生活。
她说想学建筑,将来要设计最美的房子。
我说我想当老师,像母亲一样教书育人。
我们还计划着,如果都在北京上学,就经常见面。
如果分开了,就每天写信。
那些日子虽然忐忑,却充满了甜蜜的期待。
02
8月初,高考成绩终于公布了。
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在成绩榜前挤来挤去。
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李建军,总分398分。
这个成绩刚好够本地师范专科的录取线。
我长舒了一口气,虽然不是本科,但至少有学上了。
接着我开始找周雅文的成绩。
当我看到她的分数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周雅文,总分587分,全县理科第一名。
这个成绩足以上清华北大了。
我既为她高兴,又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
下午,她兴奋地跑来找我。
“建军,我考了587分!”
她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像个得到糖果的孩子。
“太好了!你真厉害!”
我努力让自己的笑容看起来自然。
“你呢?考得怎么样?”
“398分,能上师范专科。”
她的笑容微微收敛,但还是拍拍我的肩膀。
“师范也很好啊,将来当老师多稳定。”
但我能感觉到,她的语气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
几天后,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到达。
我的师范专科录取通知书先到了,薄薄的一张纸,普普通通。
母亲高兴得逢人就说:“我家建军要当老师了!”
父亲也很欣慰,觉得儿子总算有出息了。
但我的心情却有些沉重,不知道为什么。
8月15日,一个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
那天下午,邮递员骑着自行车来到县政府大院。
他手里拿着一封厚厚的挂号信,上面写着“清华大学”几个大字。
整个大院都轰动了,大家都知道县委副书记的女儿考上清华了。
晚上,我去找周雅文。
她正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那张红色的录取通知书。
“建军,我真的考上清华了。”
她的声音有些颤抖,显然还没有完全相信这个事实。
“恭喜你,这是你应得的。”
我坐在她身边,努力压抑着内心的复杂情绪。
“建筑系,正是我想学的专业。”
她翻开通知书,指着上面的字给我看。
“太好了,你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
我们坐在院子里聊了很久,聊清华的校园,聊北京的生活。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感觉她有些心不在焉。
接下来的几天,消息传遍了整个县城。
县委副书记的女儿考上清华,这在当时是天大的喜事。
很多人都来家里祝贺,门槛都快被踩破了。
她父亲更是春风得意,逢人就说女儿争气。
母亲忙着准备各种东西,准备送女儿去北京。
而我感觉到,周雅文似乎在有意避开我。
原本每天都见面的我们,突然变得疏远起来。
好几次我去找她,她都说在忙着准备上学的事情。
8月20日,我终于忍不住了。
我在她家门口等了一个下午,直到她出来。
“雅文,你在躲我吗?”
她看到我,脸上闪过一丝慌乱。
“没有啊,我只是在忙着收拾东西。”
“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她低下头,沉默了很久。
“建军,我们出去走走吧。”
我们来到了熟悉的老槐树下,这里有我们太多的回忆。
夕阳下,树影斑驳,她站在树下,背对着我,肩膀微微颤抖。
“建军,我有话要对你说。”
她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我的心突然开始狂跳,预感到了什么。
“你说吧,我听着。”
她转过身,眼中含着泪水。
“建军,我们...我们分手吧。”
这句话像晴天霹雳,让我瞬间呆立当场。
“为什么?我们不是说好要在一起的吗?”
“我要去北京上大学,你要在这里上师范。”
“那又怎么样?我们可以写信,可以等待。”
她摇摇头,泪水终于流了下来。
“建军,我们不合适,你应该找个更适合你的女孩。”
“什么叫不合适?我们这么相爱,怎么会不合适?”
我想要上前抱住她,她却后退了几步。
“建军,你要明白,我们的未来不一样。”
“我可以努力,我可以变得更好。”
“这不是努力不努力的问题。”
她的声音越来越冷,像是要断绝一切希望。
“我去的是清华,那里有全国最优秀的人。”
“而你只是一个师范生,将来就是个普通的小学老师。”
这些话像刀子一样扎在我心上。
“你是嫌我配不上你吗?”
“不是这个意思......”
“那是什么意思?你说清楚!”
我第一次对她大声说话,情绪完全失控了。
她被我的反应吓到了,但很快又平静下来。
“建军,感情不能当饭吃,现实很残酷。”
“我们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未来发展,都相差太远。”
“即使现在在一起,将来也会分开的。”
“与其到时候痛苦,不如现在就结束。”
她说得很理性,很冷静,但每一个字都在撕裂我的心。
“雅文,你变了,你不是原来的那个你了。”
“人总是要变的,建军,你也会明白的。”
她拿出一个小包,递给我。
“这是你送我的所有东西,我都还给你。”
里面是我亲手为她折的千纸鹤,还有一些小礼物。
“这些我不要。”
我把包推开,转身就走。
“建军!”
她在身后叫我,但我没有回头。
走到巷子口,我听到她在哭。
但我没有回去,因为我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03
回到家里,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三天没有出门。
母亲敲门询问,我只说身体不舒服。
父亲也来劝我,说男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心里有多痛。
8月25日,周雅文要去北京了。
整个县政府大院都在为她送行,锣鼓喧天,彩旗飘扬。
我躲在自己房间里,透过窗帘缝隙看着她家的方向。
一辆小汽车停在门口,那是县里唯一的公车。
她提着行李箱走出来,穿着一件白色的连衣裙。
人群簇拥着她,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她上车前,朝我家这边看了一眼。
我连忙缩回头,不让她看到我。
汽车启动了,载着她驶向车站,驶向北京,驶向我永远到不了的远方。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青春彻底结束了。
几天后,我收到了师范学校的报到通知。
但我提不起任何兴趣,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
看到同龄人都兴高采烈地准备上学,我心里更加难受。
母亲看我这个样子,忍不住叹气。
“建军,你这是怎么了?为了一个女孩子这样值得吗?”
“妈,你不懂。”
“妈怎么不懂?妈年轻的时候也谈过恋爱。”
“感情的事情,强求不来,该放下就要放下。”
“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
但我听不进去任何劝告,整个人都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
父亲看我这个样子,急得不行。
有一天晚上,他突然对我说:“建军,你想不想当兵?”
“当兵?”
“是啊,我托人打听过了,现在正在征兵。”
“当兵能锻炼人,你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我想了想,觉得也许换个环境会好一些。
“当兵去哪里?”
“新疆,边防部队。”
“那么远?”
“远点好,离这里远点,你就忘了那些不开心的事情。”
那天晚上,我想了很久。
也许父亲说得对,我需要一个全新的开始。
第二天,我就去武装部报了名。
体检,政审,一切都很顺利。
1984年3月,我正式入伍,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临走前一天,我去了一趟老槐树。
那里还是老样子,只是没有了她的身影。
我在树下站了很久,仿佛在和过去的自己告别。
“雅文,我要走了,去很远的地方。”
“也许这样对我们都好。”
我对着空气说了这些话,然后转身离开。
从此,我再也没有回过那棵老槐树。
火车在夜里出发,载着我们这些新兵驶向新疆。
车厢里很拥挤,大家都很兴奋,叽叽喳喳地聊着天。
只有我安静地坐在角落里,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
家乡越来越远,我的心却越来越平静。
也许这就是我需要的,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列车行驶了三天三夜,终于到达了乌鲁木齐。
然后我们又坐了一天的汽车,来到了边防哨所。
那是一个位于戈壁滩上的小小哨所,四周全是荒漠。
除了几间平房和一面国旗,什么都没有。
班长老王是个山东人,已经在这里待了十年。
“小李,这里条件艰苦,你要有心理准备。”
“班长,我不怕苦。”
“好样的,边防需要的就是不怕苦的兵。”
哨所里一共住着十几个人,大家都很朴实。
白天站岗巡逻,晚上学习训练,生活很规律。
最开始的时候,我经常想起周雅文。
想她在清华的生活,想她是不是已经认识了新朋友。
每当这种时候,我就加倍努力地训练。
汗水流尽了,就没有眼泪了。
渐渐地,我适应了边防的生活。
戈壁的日出很美,夕阳也很壮观。
夜晚的星空清澈得像能洗涤人的心灵。
我开始明白,这里虽然偏远,但也有自己的美。
老王经常对我们说:“守卫边疆是军人的天职。”
“这里虽然苦,但我们保卫的是祖国的安全。”
“这份工作神圣而光荣,你们要为此自豪。”
听多了这些话,我心里的痛苦慢慢减轻了。
半年后,我收到了母亲的第一封信。
信里说,周雅文已经在清华安顿下来了。
她还托人带话,问我过得好不好。
看到这句话,我的心又开始疼了。
但很快,我就把信放进了抽屉里。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
一年后,我被提升为副班长。
老王说我进步很快,是个当兵的好材料。
“小李,你考虑过留队发展吗?”
“班长,我没想过那么远。”
“你好好考虑考虑,边防部队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那时候我才明白,军营也能成为一个人的归宿。
04
1986年,我正式成为了班长。
手下管着六个新兵,都是和我当年一样青涩的小伙子。
我把老王教给我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当兵就要有当兵的样子,守边防就要守出个样子来。”
这是我经常对他们说的话。
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我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同样是为了逃避什么而来到这里,最终却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1990年,我被提升为连长。
这在边防部队是很大的荣誉,老王专门为我庆祝。
“小李,你现在是军官了,要更加努力。”
“班长,没有您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
“好小子,说这些干什么,我们是战友。”
那天晚上,我们喝了很多酒,聊了很多往事。
老王告诉我,他也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
“当年我也为了一个女孩子痛苦过,差点想不开。”
“后来来了部队,慢慢就想通了。”
“感情这东西,有缘分就珍惜,没缘分就放下。”
“人生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
听了他的话,我心里更加释然了。
这些年来,家里给我介绍过几个女孩子。
有小学老师,有卫生院的护士,还有供销社的售货员。
但我总是以工作忙为理由推掉了。
不是她们不好,而是我还没有准备好。
也许是在等什么,也许是还没有忘记什么。
1995年,老王退伍了,我送他到车站。
“小李,你已经在这里十年了,也该考虑考虑个人问题。”
“班长,我觉得现在这样挺好的。”
“你还在想着那个女孩子?”
我没有回答,但老王什么都明白。
“小子,人要向前看,不能总活在过去。”
“我知道,班长,我会考虑的。”
老王走后,哨所里来了新的班长。
但我知道,再也不会有人像老王那样关心我了。
2000年,我已经在边防部队待了16年。
这些年来,我见过太多的战友来来去去。
有的回到家乡结婚生子,有的转业进了机关。
只有我还坚守在这里,仿佛这里就是我的归宿。
团里的领导多次找我谈话,问我有什么打算。
“小李,你年纪也不小了,要不要考虑转业?”
“报告首长,我想继续留在部队。”
“边防条件艰苦,你一个人在这里不容易。”
“首长,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而且边防需要有经验的老兵,我觉得我还能发挥作用。”
领导看我态度坚决,也就不再劝说。
但我知道,他们都觉得我有些固执。
2005年,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军队改革。
很多老兵都面临着转业的选择。
我也接到了可以转业的通知。
“李连长,您的条件完全符合转业要求。”
“而且您在部队表现优秀,到地方肯定有好的安排。”
政委拿着文件对我说。
“政委,我想再待几年。”
“为什么?您已经在这里21年了。”
“我舍不得这里。”
这是我真心话,21年的时间,我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
每一寸土地我都熟悉,每一个山头我都巡逻过无数次。
2010年,部队又一次大规模裁军。
这次,我再也找不到理由留下了。
“李连长,您必须要走了,这是上级的命令。”
新来的团长语气很坚决。
“您已经45岁了,再不走就真的没机会了。”
“而且现在政策好,转业军官安置得都很不错。”
我知道这次是真的要离开了。
想到要告别这个生活了26年的地方,心里五味杂陈。
2013年春天,我终于办完了所有的转业手续。
临走的那天,全连的战士都来送我。
“连长,您这一走,我们真舍不得。”
“连长,您要保重身体,有空回来看看我们。”
年轻的战士们眼中都含着泪水。
我拍拍他们的肩膀,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好好守卫边疆,这里就交给你们了。”
汽车启动了,我透过车窗最后看了一眼哨所。
国旗在风中飘扬,就像我刚来时一样。
不同的是,我已经从一个20岁的青年变成了48岁的中年人。
这26年,我把青春都献给了祖国的边防。
火车又一次载着我离开新疆,驶向故乡。
这次的心情和当年来时完全不同。
26年前我是逃避,26年后我是回归。
列车上,我看着窗外熟悉又陌生的风景。
很多地方都变了,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只有远山还是那样巍峨,河流还是那样清澈。
快到县城的时候,我的心开始紧张起来。
不知道这里变成了什么样子,不知道还能遇到什么熟悉的面孔。
更不知道,她是否还在这里。
05
火车到站了,我提着简单的行李走出车厢。
县城的火车站已经是全新的建筑,宽敞明亮。
站前广场上车水马龙,一片繁忙景象。
我打了一辆出租车,报了家里的地址。
司机是个中年人,很健谈。
“师傅,您是从外地回来的吧?”
“是啊,我是本地人,在外面工作了很多年。”
“那您看我们县城变化大不大?”
我看着窗外,几乎认不出这是我的故乡。
原来的低矮平房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新楼。
街道宽敞整洁,绿树成荫。
“变化太大了,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是啊,这些年发展得特别快。”
“您家住哪里?”
“西头那边的老房子。”
“西头?那边早就拆迁了,现在都是新小区。”
我的心咯噔一下,原来连家都没有了。
到了地方,我下车后站在路边,完全找不到方向。
这里确实已经完全变了,我童年生活的地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个老大爷路过,我上前询问。
“大爷,请问您知道李家院子吗?原来西头那边的。”
老大爷仔细看了看我。
“你是小李家的孩子?”
“是的,我是李建军。”
“哎呀,你可回来了!你爸妈都搬到新小区了。”
“您知道具体在哪里吗?”
“知道,康乐小区3号楼,我带你去。”
跟着老大爷,我来到了一个现代化的小区。
父母住在一套两居室里,看起来很舒适。
开门的是母亲,她已经满头白发,但精神还不错。
看到我,她愣了几秒钟,然后激动地抱住了我。
“建军,你可回来了!妈想死你了!”
父亲从里屋走出来,也是满脸激动。
“儿子,你这些年在外面辛苦了。”
“爸妈,我回来了,以后就在家里陪着你们。”
一家人抱头痛哭,26年的分离,太久了。
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久。
父母告诉我这些年县里的变化,哪些人走了,哪些人还在。
“建军,你也老大不小了,回来后要考虑成家的事情。”
母亲又开始念叨这个话题。
“妈,不急,我刚回来,先安定下来再说。”
“有什么不急的?你都快50了!”
“王大妈家有个闺女,离过婚但人很不错。”
“妈,您别操心了,有合适的我自然会考虑。”
第二天,我去转业办报到。
工作人员告诉我,可以安排到县建设局工作。
“李同志,您的军龄这么长,安排工作没问题。”
“建设局现在正缺人,您去那里很合适。”
我填好了各种表格,约定第二天正式报到。
走出转业办,我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
这个城市既熟悉又陌生,让我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路过一家书店,我突然想起了什么。
周雅文当年最喜欢看书,经常泡在县图书馆里。
不知道现在的她,还喜不喜欢读书。
也不知道她现在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26年了,她应该早就结婚生子了吧。
也许还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想到这里,我心里又泛起一丝酸楚。
有些人,注定只能活在记忆里。
06
第二天早上,我穿上最正式的衣服,准备去建设局报到。
父亲专门陪我去,说要亲眼看着我安排好工作。
“建军,到了单位要好好表现,不能给部队丢脸。”
“爸,您放心,我知道分寸。”
县建设局在县政府对面,是一栋新建的办公楼。
门口挂着“建设局”的牌子,看起来很气派。
我整理了一下衣服,迈步走向大门。
接待我的是人事科的小王,一个很热情的年轻人。
“李同志,欢迎您来我们建设局工作!”
“我们这里工作环境不错,同事关系也很和谐。”
“您的办公室在三楼,我这就带您过去看看。”
我跟着小王上楼,心情还算轻松。
毕竟这是我人生的新起点,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楼梯间里人来人往,大家都在忙着各自的工作。
就在二楼转角处,我突然停下了脚步。
一个熟悉的身影正从办公室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叠文件。
她穿着深蓝色的职业装,头发盘成了简洁的发髻。
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但那双眼睛我永远不会认错。
那是我魂牵梦绕了26年的眼睛。
“周雅文?”我脱口而出,声音颤抖得厉害。
她听到有人叫她,缓缓转过身来。
当我们的目光相遇的那一刻,身体猛地一震,让我直愣原地...
“建军?你...你怎么在这里?”
她的声音和26年前一样清脆,只是多了一些成熟的韵味。
我们就这样站在楼梯间里,彼此凝视着。
26年的时光在这一刻土崩瓦解,我们又回到了那个青涩的年代。
小王看到这一幕,有些不知所措。
“李同志,您认识周局长?”
周局长?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她现在是局长?在这个建设局?
“我...我们是老同学。”
周雅文弯腰捡起散落的文件,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平静。
“是啊,是老同学,很多年没见了。”
“建军,你现在在建设局工作?”
“是的,我刚转业,今天来报到。”
“那太好了,欢迎你加入我们建设局这个大家庭。”
她的语气很官方,但我能感觉到她内心的波澜。
小王在旁边插话:“周局长,李同志是转业军官,军龄26年。”
“这么多年的军人,一定很优秀。”
“是的,军人的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她说这话时,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小王,你先带李同志去办公室安排一下。”
“改天我们再好好聊聊。”
说完,她就匆匆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在楼梯间发呆。
小王继续带我参观办公楼,介绍各种工作流程。
但我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
满脑子都是刚才那一幕:她出现在我面前的惊讶,她散落一地的文件,她努力保持镇定的样子。
“李同志,您的办公桌就在这里。”
“有什么不明白的,随时可以问我。”
我机械地点头,坐在了属于我的办公桌前。
这是我人生的新起点,没想到第一天就遇到了她。
命运真是太奇妙了,让我们在相隔26年后再次相遇。
下午,我一直心不在焉。
同事们都很友善,纷纷过来打招呼。
“李同志,听说您当了26年兵,真了不起!”
“是啊,军人就是不一样,看起来就很有精神。”
我礼貌地回应着,但心里想的都是周雅文。
她现在是副局长,看起来事业很成功。
不知道她结婚了没有,有没有孩子。
不知道她这些年过得怎么样。
下班的时候,我特意走慢了一些。
希望能再见到她,但一直没有机会。
也许她是故意避开我,就像26年前一样。
走出建设局大门,我回头看了一眼。
那栋楼里有我的新工作,也有我的旧回忆。
07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很默契地避开对方。
偶尔在走廊里遇到,也只是礼貌地点头打招呼。
她总是来去匆匆,看起来工作很忙。
而我还在熟悉新环境,学习各种业务知识。
一周后,我渐渐适应了建设局的工作。
主要负责一些基础建设项目的资料整理,不算太难。
同事们都很照顾我,经常帮我解答疑问。
“李哥,您在部队肯定见过很多世面吧?”
“还行,主要是在边防,比较苦。”
“边防?那可真辛苦,风吹日晒的。”
“习惯了就好,当兵的不能怕吃苦。”
大家都很敬佩军人,对我格外客气。
这让我心里感到温暖,觉得自己被接纳了。
周五下午,人事科通知我去周局长办公室。
“李同志,周局长要和您谈谈工作安排。”
我的心突然紧张起来,这是我们第一次单独见面。
敲门进去,她正坐在办公桌后面处理文件。
“请坐,建军。”
她抬起头,示意我坐在对面的椅子上。
“这几天工作还适应吗?”
“很好,同事们都很照顾我。”
“那就好,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提出来。”
她的语气很公事公办,但眼神中有些我看不懂的东西。
“建军,这些年你在部队过得怎么样?”
“还行,就是有点苦,不过我习惯了。”
“26年,真的很不容易。”
她的声音突然变得有些温柔。
“雅文,你呢?这些年过得好吗?”
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轻声说道。
“还算可以吧,有工作,有事业。”
“你...结婚了吗?”
这个问题我憋了很久,终于还是问出来了。
她的脸上闪过一丝苦涩的笑容。
“结过,不过十年前离了。”
“没有孩子。”
这个答案让我心情复杂。
我为她的不幸感到难过,但又有种说不出的庆幸。
“对不起,我不该问这些。”
“没关系,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我们陷入了沉默,办公室里只有钟表滴答的声音。
“建军,这些年我一直在想你。”
她突然说出这句话,让我心跳加速。
“想你过得怎么样,想你是不是还记得我。”
“雅文......”
“我知道当年分手伤害了你,我一直觉得愧疚。”
“那些事情都过去了。”
“没有过去,至少对我来说没有。”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
“建军,你知道我为什么回到这个县城吗?”
“不是因为你父亲生病吗?”
“是,但不完全是。”
“我是想在这里等你,等你回来。”
这句话像雷电一样击中了我。
“你在等我?”
“是的,我一直相信你会回来的。”
“26年了,我一直在等。”
我呆立当场,无法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雅文,为什么要等我?你明明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因为我发现,我这辈子再也遇不到第二个你了。”
她转过身,眼中含着泪水。
“在清华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多优秀的人。”
“后来工作了,也认识了不少才华横溢的男人。”
“但我发现,他们都不是你。”
“没有你的淳朴,没有你的真诚,没有你对我的那种纯真感情。”
“我结婚了,但那段婚姻很失败。”
“因为我一直在想着另一个人。”
我的眼眶也湿润了,26年的委屈和思念在这一刻全部涌了出来。
“雅文,我也从来没有忘记过你。”
“这26年,我没有结婚,没有恋爱。”
“因为我的心里一直住着一个人。”
我们走向彼此,就像26年前那样。
“建军,我们能重新开始吗?”
“当然可以,如果你愿意的话。”
我轻轻拥抱了她,感受着她的温暖。
时间仿佛又回到了我们青春年少的时候。
08
从那天起,我们开始重新交往。
不过这次我们都很谨慎,没有急于做什么决定。
下班后,我们会一起散步,聊聊工作,聊聊生活。
周末的时候,我们会去郊外走走,看看风景。
“建军,你还记得我们以前经常去的那条小河吗?”
“当然记得,现在还在吗?”
“在,不过变化很大,两岸都建了公园。”
我们来到那条小河边,确实变了很多。
但流水依然清澈,两岸依然绿树成荫。
“雅文,还记得你说过要考大学的话吗?”
“记得,那时候我们都很天真。”
“以为考上大学就能改变命运。”
“现在想想,命运哪有那么容易改变。”
“但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们坐在河边的石凳上,看着流水慢慢淌过。
“建军,如果时光能重来,你还会选择当兵吗?”
我想了想,认真地回答她。
“会的,那26年虽然苦,但很充实。”
“而且如果没有那26年,我们也不会有今天。”
“也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她靠在我的肩膀上,就像年轻时一样。
“是啊,也许我们都需要经历一些事情,才能更好地珍惜彼此。”
几个月后,我们的关系稳定下来。
同事们都知道我们在交往,大家都很支持。
“李哥,您和周局长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是啊,您们都是这么优秀的人。”
母亲知道这件事后,激动得不得了。
“建军,雅文那孩子从小就聪明,你们能在一起真是太好了。”
“妈,我们都已经50多岁了,您还叫人家孩子。”
“在妈心里,你们永远都是孩子。”
父亲也很高兴,觉得儿子终于找到了归宿。
“建军,这次你要好好珍惜,不能再错过了。”
“爸,我知道,我会好好对她的。”
2014年春天,我们决定结婚。
虽然年纪都不小了,但我们还是想要一个正式的仪式。
婚礼就在县城的酒店里办了几桌。
来的都是双方的亲朋好友,大家都很高兴。
“新郎新娘虽然年纪不小了,但爱情是没有年龄限制的!”
司仪的话引来一阵笑声和掌声。
当我们交换戒指的时候,我想起了26年前在老槐树下的约定。
虽然晚了这么多年,但我们终于还是走到了一起。
“建军,我们算是苦尽甘来吧。”
“是啊,以后我们要好好过日子。”
蜜月我们去了北京,她带我参观了清华大学。
“建军,这就是我当年学习的地方。”
校园里绿树成荫,建筑古朴典雅。
“确实很美,怪不得你那么想来这里。”
“现在想想,如果当年我们一起来北京就好了。”
“那样我们就不用分开26年了。”
我握住她的手,轻声说道。
“雅文,过去的事情就不要想了。”
“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在一起。”
“而且我们还有很多年可以相伴。”
现在我们住在县城的一套三居室里,生活很安静。
她继续在建设局工作,我也慢慢适应了新岗位。
我们每天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就像老夫老妻一样。
晚上的时候,我们会一起看电视,聊聊一天的见闻。
“建军,你后悔这26年的等待吗?”
“不后悔,正是因为等待,才让我们更珍惜现在。”
“而且这26年也不算白费,我在部队学到了很多东西。”
“学会了坚持,学会了责任,学会了什么叫担当。”
“这些都让我成为了更好的人。”
她笑着点点头。
“是啊,现在的你比26年前更有魅力。”
“有军人的硬朗,也有成熟男人的稳重。”
“我很庆幸当年让你走了,否则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你有多优秀。”
周末的时候,我们会去看看父母,陪他们聊聊天。
老人们看到我们在一起很幸福,也很欣慰。
“建军,雅文,你们都不年轻了,要好好珍惜。”
“爸妈,我们知道,会好好过日子的。”
有时候我们也会去郊外走走,就像年轻时一样。
不过现在我们走得很慢,不再像当年那样急匆匆。
“建军,我们老了。”
“是啊,不过老了也有老了的好处。”
“什么好处?”
“心境平和了,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年轻的时候总是在追逐什么,现在只要彼此陪伴就够了。”
她靠着我的肩膀,静静地看着夕阳西下。
“建军,谢谢你回到我身边。”
“谢谢你等了我26年。”
“我们都不容易,但我们做到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26年的分离虽然痛苦,但也有它的意义。
它让我们都成长了,成熟了,更懂得珍惜了。
如果没有那段经历,也许我们早就分手了。
毕竟年轻时的爱情太脆弱,经不起生活的考验。
而现在的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智慧去经营一段感情。
我们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值得坚持的。
我们也知道,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
所以我们格外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每天早上醒来,看到她在身边,我都觉得很幸福。
这种幸福来之不易,是用26年的等待换来的。
也许这就是人生吧,总要经历一些磨难,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而我们,算是幸运的。
因为我们等到了,也找到了彼此。
在这个小县城里,我们将一起度过余生。
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平淡淡。
但这种平淡,比什么都珍贵。
因为它是用半生的等待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