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系水美 | 非遗踏红土,美育绽芳华

发布时间:2025-07-26 07:09  浏览量:6

这个夏天

关爱留守儿童成长

薪火在行动!

跟随薪仔的脚步

一起重温那些美好的课堂时光吧~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校团委薪火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积极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号召,深入梅州市梅县区梅南镇水美村,开展“关爱儿童成长暑期夏令营”。实践队员将“活化非遗技艺、赓续红色基因、美育浸润心田”三大核心要素融入实践,为水美村的留守儿童们精心设计课程。

图:活动合影

活化非遗技艺,古法新生正当时

非遗课上,孩子们在漂漆点染间非遗文化的魅力。十岁的子怡凝神操控漆扇的浸染角度,蓝绿颜料在清水中晕开涟漪,她说:“老师,这像把水美村的溪水摇进了风里!”;红纸翻飞中,孩童运剪绽开蝴蝶与团花,对称纹样传递吉祥寓意;折纸幻化灵动游鱼,激活空间思维。漆扇、剪纸、折纸三项非遗技艺在童趣中交融,文化认同随纸痕深烙心间,乡土自豪悄然生长。

图:小朋友在制作漆扇图:实践队队员引导小朋友制作剪纸图:实践队队员引导小朋友绘制漆扇

赓续红色基因,星火永传新时代

红色课上,孩子们在《红星闪闪》的旋律中以指尖象征“红星”,以双臂交叠诠释“暖胸怀”;《歌唱祖国》齐整手势演绎“五星红旗”,红色基因随律动沁入血脉。十二岁的凯睿在纸幅间画下一颗五角星:“这是和平年代的红色勋章,我真想送给红军战士们!”。实践队员将红色舞韵与非遗技艺相融,教育星火燃成燎原之势,为红土地注入青春力量。

图:小朋友们学习《红星闪闪》手势舞图:小朋友们学习《歌唱祖国》手势舞图:小朋友绘画军功章

美育浸润心田,稻浪谱成金曲

特色本土课上,孩子们以彩纸创作灵动的“晃动小人”,掌中跃动着协作与创造的智慧;双语课堂里,一句“This is Hakka house!”让客家文化的意象跃入国际语境,文化自信悄然生长;硬笔书法提按间,汉字锋骨缓缓流淌;美育在此交融为创造之力、文化之桥与心灵之镜,终在童心沃土绽放出素养与人格并重的文明之花。

图:小朋友晃动的小人作品图:实践队队员与小朋友课堂互动图:小朋友撰写书法作品

点燃“薪”烛,照亮心灯

丫丫老师

在“晃动的小人”课程中,我引导他们用动态线条和多变卡纸捕捉生活的灵动,看着卡纸上跃动的小人,我深感美育为孩子们点燃了创造的火种,更是疗愈的力量。

课堂上,当我带领孩子们齐唱《歌唱祖国》,看着他们用稚嫩却坚定的手势演绎,眼神中闪烁的崇敬光芒,让我深受触动。我深切感受到,红色种子已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

糖糖老师

在折纸课上,千纸鹤从他们指间飞起。有孩子对我说:“我要把折纸鹤折一百只,让传统文化飞出大山!”那一刻,我深知,非遗的传承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血脉的延续。

当淇淇高举剪出的“蝴蝶团花”扑进老师怀中,当折纸鹤承载“飞出大山”誓言掠过水美村的黛瓦,这场以非遗为桥、红魂为脉、美育为帆的夏日奔赴,已在留守儿童心田悄然萌发文化自信的根芽。稚嫩的红星、漆扇星河与孩子们笔下的“和平勋章”、水美村的“溪水清风”交织成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这既是留守儿童破茧而出的赤子之心,更是“百千万工程”在红土地上燃起的青春星火。

蝉鸣收尾 课堂暂歇

从怯怯“老师” 到笑出虎牙

支教时光暂歇

而薪火的故事还在生长!

图片来源 | 梁博裕 朱家祺 何韵诗 伦美荧 肖颖

文字来源 | 钟启星 唐子岚

整理编辑 | 庄婧 陈雅贝

初审 | 陈雅贝 庄婧

复审 | 冯楚斯

终审 | 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