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张南京暴行照片首现京都 中日民间共筑和平之约
发布时间:2025-07-27 21:42 浏览量:1
京都立命馆大学的玻璃展柜前,21岁的日本大学生佐藤悠介屏住呼吸。泛黄照片里南京城墙的弹痕如此清晰,让他下意识摸了摸自己光滑的脖颈——这张拍摄于1937年冬的影像,记录着日军砍杀中国平民的瞬间。7月26日,这场名为"为了和平,反对战争"的特别展览,首次将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珍藏的90张历史照片带到日本国立大学。
展览现场出现令人动容的对比:南京童鞋与日军钢盔并置陈列;夏淑琴幸存者证言旁摆放着日本观众手写的千纸鹤;展板中日双语说明下,有观众用红笔标注"我祖父曾在南京"。
"这些不是冰冷的档案,而是带着体温的记忆。"专程从神户赶来的退休教师山口昭子指着一张照片哽咽。画面里南京母亲紧抱婴儿的姿势,让她想起战时自己祖母讲述的广岛往事。"暴力从来不分国籍,受害者都是普通人。"
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馆长吴先斌抚摸着第36块展板:"这张日军屠杀现场照,是南京市民在旧屋夹墙里发现的。"他特意选用民间视角的影像:被炸毁的街角粮油铺、幸存者手绘的安全区地图、难民收容所的炊烟。这些褪色的画面,比任何宏观叙述都更具穿透力。
立命馆大学名誉教授斋藤敏康道出展览深意:"当京都市民看到南京普通家庭珍藏的照片,历史突然变得可触可感。"这位研究中国文学六十载的学者,在展柜前驻足良久。他九月将再赴南京,推动建立民间史料数字化共享库。
展览第二日迎来特殊讲解员——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当两名日本学生得知她与照片中8岁幸存小女孩的血缘关系,追问不绝:
"您外婆如何面对这段记忆?"
"我们现在能做什么?"
夏媛展示手机里96岁外婆的视频:"她总说伤口可以愈合,但伤疤必须被看见。"现场翻译话音未落,有位穿校服的日本少女突然鞠躬:"请代我向夏奶奶说声对不起。"
展览开幕恰逢《波茨坦公告》周年纪念。吴先斌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引发共鸣:"今天在京都看展的年轻人,与南京参观纪念馆的学生,都在守护同一种人类良知。"
展厅出口处的和平树上,中日观众共同悬挂的许愿签形成特殊风景:
"愿南京城墙的弹痕永远不再新增";
"让京都南京成为和平双子城";
"我们约定:绝不让历史成为未来";
当夕阳透过玻璃窗,将"以史为鉴"的书法投影在90张照片上,那些定格在1937年的苦难面容,仿佛在与2025年的和平守望者静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