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范学院“三下乡”走进精神卫生中心:五育润心绽芳华,青春添翼护暖阳

发布时间:2025-07-23 23:21  浏览量:1

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一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响应号召,2025年7月7日,渭南师范学院“渭师心援 甘霖护心护航团”12名学生成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程芮的带领下走进渭南市精神卫生中心,开展了以“守护心灵绿洲,践行青年担当”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将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的理念融入精神卫生医疗系统,志愿者们在与患者相伴互动的过程中,既践行了社会责任,又实现了自身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成长,达成了服务社会与学生成长的双赢。

出发前合影留念

深入病区,开启实践之旅。渭南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女病区及康复病区主任热情地接待了志愿者们,先是详细介绍了各病区的情况,随后带领大家参与了病区的交班仪式。医护人员对志愿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友好的交流互动后,志愿者们跟随医护人员投入到查房工作中。

查房并普及症状种类

查房过程中,病区主任和随行医生一边细致询问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住院感受,一边结合具体病例科普常见心理症状,尤其重点讲解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表现与判断要点。听着医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例结合的讲解,志愿者们既直观感受到了心理疾病诊疗的复杂性,也深刻体会到“对症沟通”的重要性。他们明白,面对患者,不仅要依靠专业知识判断症状,更要通过耐心倾听,捕捉藏在情绪背后的需求。这种 “理论落地于实践” 的教学方式,让大家对心理健康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触摸到了这份工作的温度与深度。带着这份感悟,团队成员怀揣初心逐梦,践行使命笃行,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特长,围绕查房学习、互动活动、复盘总结三大板块展开服务。在后续实践过程中,志愿者们以感悟为指引,通过“五育润心”系列活动进一步传递关怀、深化服务,让每一份付出都紧扣初心与使命,在具体行动中充分彰显专业价值。

志愿者给患者们讲红色故事

传播红色文化

红色作品展示

立德润心,厚植责任担当。清晨的阳光刚透过病区窗户,志愿者们轻步走进病房,在与医护人员查房的过程中,静静倾听患者的倾诉。有人念叨着对家人的牵挂,有人倾诉治疗中的焦虑,志愿者们始终以真诚之心静静倾听,以颔首传递关切,让患者的情绪在这份专注里渐渐平复。午后的活动室里,红色故事分享会如期开始,当“半条被子”里三位女红军与村民的温暖情谊被娓娓道来时,患者们眼中泛起了泪光。随后,志愿者铺开画纸、递上彩笔,和大家一起绘制爱国手抄报——有人画下飘扬的红旗,有人写下“我爱祖国”的字样,还有人在扇子上勾勒出五角星的图案。握着患者递来的成品,志愿者们忽然明白,“奉献”从不是空洞的口号,是耐心倾听时的专注,是传递温暖时的真诚,这份责任担当,早已在彼此的互动中悄悄融进了心里。在为住院青少年组织的团辅活动里,有了更鲜活的模样。“桃花朵朵开”的音乐响起时,起初拘谨的孩子们还隔着半步距离,直到有人转身时不小心撞到一起,慌乱地退开又同时笑出声,下一秒便自然地拉起了手——这便是德育里的共情与接纳,无需多说什么,一个歉意的眼神、一次主动的伸手,就把彼此的距离拉近了。

你画我猜

飞行棋大作战

魔方教学

启智明心,深化专业实践。“你画我猜”的游戏一开始,活动室就热闹起来。志愿者画出简笔画的轮廓,患者们争相猜测——“是日月!”“不对,是盟!”笑声中,志愿者默默观察着每个人的反应:有人思维敏捷,立刻抓住关键特征;有人需要多些提示,才能慢慢联想。这正是心理学中认知发展理论的生动体现,志愿者们顺势调整引导方式,让每个参与者都能跟上节奏。接着是飞行棋与象棋对弈,棋盘前,有人谨慎布局,有人大胆进攻,志愿者在一旁适时点拨,将教育学中的互动技巧化作一句“要不要试试换个思路?”。最让人专注的是魔方教学,志愿者从最简单的一面还原开始,一步步讲解逻辑步骤,看着患者们从手忙脚乱到逐渐熟练,眼里的成就感藏不住。当“谁是卧底”的卡片分发下去,指尖划过卡片的沙沙声里,有人已经悄悄抬眼打量四周。随着“开始描述”的话音落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口:“是一种动物”“会出现在动画片里”……声音从迟疑到清亮,连最腼腆的孩子都跟着小声补充。志愿者混在中间,故意说错一个特征,引得一阵反驳,原本紧绷的气氛瞬间松快下来,有人边笑边摆手,有人急着举高卡片想证明自己,讨论声像春日枝桠上的新叶,一簇簇地冒出来,带着蓬勃的生气——这正是智育里的协作与应变,不是刻意的“表现聪明”,是被氛围带着,自然而然就想加入、想表达,机灵劲儿就这么顺着笑意淌了出来。这些瞬间让志愿者懂得,专业知识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能灵活运用的工具,当理论变成实实在在的引导,“学用结合”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八段锦

拍拍操

吹球过桥

强体健心,激活身心能量。清晨的病区走廊里,八段锦的音乐缓缓响起。志愿者带领患者抬手、屈膝、转身,每个动作都放慢了节奏,“吸气时抬手像托着云朵,呼气时下落要轻如落叶”,有人动作僵硬,志愿者便站在身旁手把手调整姿势,直到大家都找到舒展的感觉。午后的拍拍操更显轻快,随着“一二三四”的口令,拍手、拍肩、拍腿的节奏越来越齐,有人跟不上拍子,周围便响起善意的笑声,志愿者笑着说“没关系,跟着感觉来”。随后的五步拳练习里,刚劲的动作点燃了活力,拳头挥出时,仿佛能把积攒的压力也一并释放。最热闹的是“吹球过桥”游戏,大家手拉手协作前进,有人差点摔倒,立刻被身旁的人扶住,笑声与欢呼声充满了整个房间。看着患者们额头渗出细汗却难掩笑意的脸,志愿者真切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不只是身体的活力,更是心灵的放松——当注意力集中在动作与协作上时,病痛的阴霾似乎也淡了许多。

绘画京剧脸谱

绘画石膏娃娃

曼陀罗绘画

刮画时患者对志愿者们的肯定

尚美怡心,点亮心灵色彩。脸谱绘画的桌子刚摆好,患者们就被那些色彩鲜明的图案吸引了。志愿者笑着铺开画纸、递上彩笔,轻声引导:“跟着感觉来就好,怎么画都好看”,有人勾勒线条,有人大胆换了自己喜欢的颜色,说“我想画个不一样的”。志愿者笑着点头:“当然可以,美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石膏娃娃涂色时,更像是一场创意的狂欢——有人给娃娃涂了彩虹色的裙子,有人在娃娃脸上画了小雀斑,每一件作品都带着独特的个性。曼陀罗绘画则安静许多,大家握着彩笔在圆形图案里填充颜色,有人选了柔和的蓝绿,说“看着心里平静”;有人用了鲜艳的红黄,说“想让它热闹点”。最惊喜的是折纸环节,志愿者教大家折百合花、千纸鹤,有人学得慢,就反复拆了重折,志愿者在一旁耐心等着,直到一只歪歪扭扭的千纸鹤在手中展开翅膀。这些色彩与线条,早已超越了艺术本身,成了患者们内心的镜子,也是志愿者与他们之间无声的对话。当“你比我猜”的题板翻到“喜羊羊”时,有人眼睛一亮,立刻双手在头顶比出两个弯弯的角,蹦跳着晃了晃身子,又用手指了指自己的笑脸。起初大家愣了愣,随即有人拍手:“是喜羊羊!”答案脱口而出的瞬间,满屋子的笑声撞在一起,连模仿的人都叉着腰笑弯了腰,方才还陌生的脸庞,此刻都亮着一样的欢喜——这便是美育里的自在表达,不用琢磨姿势好不好看,跟着心里的雀跃去比划,那份鲜活的快乐,本身就是最动人的样子。让大家在美的世界里,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快乐。

护士姐姐给志愿者教学整理床铺

志愿者上手整理床铺

患者开始尝试劳动

勤劳育心,淬炼实干精神。一大早,志愿者们就带着星星串、千纸鹤花朵串来到病区,和患者们约定好“一起给房间换个新模样”。有人负责擦桌椅,患者李阿姨拿起抹布,跟着志愿者的样子仔细擦拭桌角的灰尘,“平时总躺着,今天动动手,倒觉得浑身轻快”;有人负责归置物品,把散落的书本摆回书架,将凌乱的杂物分类整理,志愿者小王一边叠着患者的衣物,一边说“您看这样放,拿的时候是不是方便多了?”。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擦得锃亮的桌面上,映出大家忙碌的身影。当整个病区变得整洁有序时,有人忍不住感叹“看着真舒服”。志愿者们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懂得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含义——这份价值,不是多么宏大的成就,而是李阿姨擦桌子时认真的神情,是大家看着整洁环境时满足的笑容,是“原来我们一起动手,就能让这里变得更好”的踏实感。与此同时,我们的青少年在团辅活动结束时,没人招呼整理道具,有人顺手把散落的卡片归成一叠,有人捡起地上的坐垫摞整齐,还有人把奖品一个个分到同伴手里,指尖碰到一起时,都带着点不好意思的暖意——这正是劳育里的主动担当,不用刻意强调“责任”,只是觉得“该这么做”,就自然而然地动起了手。这份从实干中生长出的力量,比任何说教都更动人。

领导慰问,助力实践前行。2025年7月11日,校团委书记赵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刘原赴渭南市精神卫生中心慰问指导“渭师心援甘霖护心护航团”暑期实践团,该中心社会实践负责人胡渭艳陪同。

赵书记肯定团队工作,鼓励志愿者理论结合实践,提升助人本领,强调注意安全、劳逸结合。刘原老师寄语志愿者以实践为契机,积累经验、增强责任感,转化感悟为成长动力,做新时代青年。胡渭艳感谢校方支持,点赞志愿者专业与奉献,称实践注入青春活力、助力患者心理支持,期待深化校院合作。志愿者表态将牢记嘱托,以热情诠释志愿精神,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添彩。

校领导慰问志愿者们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心理健康工作重要指示的生动践行,更成为团队成员在“五育并举”中扎根成长的鲜活注脚。志愿者们以德育为基,在倾听与陪伴中厚植责任担当;以智育为阶,在互动与引导中锤炼专业本领;以体育为翼,在舒展与协作中激活身心活力;以美育为桥,在色彩与创造中点亮心灵微光;以劳育为壤,在协作与实干中凝聚团队力量。每一份努力都承载着用真心换真心的初衷,既为患者送去陪伴与希望,也让志愿者在服务中读懂“理解”与“尊重”的深意。未来,“渭师心援 甘霖护心护航团”将继续以青春之名传递温暖,让五育融合的成长力量在服务中延续,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