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激情燃烧岁月·我与滨海新区的故事”主题征文作品选登丨用实绩见证泰达的成长
发布时间:2025-06-23 16:35 浏览量:29
主办单位:滨海新区区委老干部局、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
支持单位:天津农商银行滨海分行
用实绩见证泰达的成长
王淇
泰达是“开发区大有希望”的起始点。作为曾经的天津经开区工委宣传处第一任负责人,往事历历在目,我总会庆幸自己当初怀揣赤诚之心作出来到泰达这个无比正确的决定,一直为有那段无怨无悔的人生经历而倍感骄傲与自豪!
1989年10月,适逢经开区筹办建区5周年庆祝活动,宣传工作是主角。当时的宣传处连一部录音机、照相机都没有,七个同志挤在一间只能放两张办公桌的房间里,有三个人连办公桌都没有,只能坐在凳子上办公。那年经开区工业产值4.65亿元,税收0.59亿元,大部分钱要用于滚动开发,办公经费极为有限。我精打细算,拟了份6270元的请款报告,呈送管委会主管财税工作的何名利副主任。他说的一句话吓我一跳:搞这个活动需这么多钱?我忙解释:我们是按照活动所需必备的东西按“元”计算出来的,一点都不多啊!何主任这时笑着说:我是和你开个玩笑,看得出来你是个老实人,你这个报告和购物清单没有一点虚的。别人打来的请款报告我都要砍一刀,可你这个报告我还要给你加一点。除你请款报告上的东西外,再配备一部录音机和一部照相机吧,宣传部门哪能没有这些呢!
1994年年底时,国内所有公交都是政府开办的。为解决经开区“人进不来出不去”的交通问题,时任实业公司党组织书记兼经理的我,立下一年内通车运营的军令状。当时,我们的压力可大了,因为我们没有懂公交的干部,与主管公交工作的市公用局、交通局、物价局等部门,也从未有过接触。但大家不畏困难,兵分几路,从立项、选车型、建场站、人员招聘上岗培训,到集中几百辆客车,再到开通区内环线和外埠共42条公交线路……所有这些都在7个月内完成,比预期的提前了5个月,受到多位市领导和多家区内企业的赞扬,称这是只有经开区才能创造出的奇迹。
1999年,天津经开区迎来了建区15周年。当时,我任经开区工委宣传处处长和管委会新闻办公室主任,见证了泰达的灿烂辉煌。那一年,62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家企业入区经营,其中全球500强企业中的31家在区内置业,投资额超过100亿元。还吸引了内资企业13011家,注册资金超过300亿元。泰达在全国32个国家级开发区中,14项主要经济指标名列榜首。
作者于1999年11月19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两个整版发表的《创造希望 托举未来》稿件
那一年,我撰写的《创造希望 托举未来》,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刊登在1999年11月19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稿件《开发区大有希望》,在1999年5月14日的《光明日报》上整版刊发;稿件《旗帜,为什么这样红》,在1999年12月2日的《中国社会报》上整版刊发;《新华每日电讯》《天津日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中国改革报》等近20家主流报刊,对天津经开区15年成就都进行了专题报道,极大提高了泰达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正如《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姬乃甫所说,“我从业近40年,从未见过像天津经开区的宣传工作,有如此大的轰动效应!”
为了扩大“泰达品牌效应”,我在主持天津经开区国际商会工作时,于2001年3月底,组织摩托罗拉、三星电子等38家区内企业,去西安参加“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高度评价天津经开区展团“20个展位创意独特,气势宏大,展品‘高精’,是全国五十多个部委、省区市展团中‘最亮丽的景观’”。
我在泰达医院任党委书记期间,还经历了2003年大战“非典”的战斗。当时,我们把国际学校的学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的“四季平安结”戴在每个医护人员胸前,把幼儿园孩子们制作的千纸鹤送到诊室和病房。这些举动,让医护人员感受到党的温暖、人民的重托。同时,我也见证了白衣战士的忠诚与可爱。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需要精神上心理上支持的时候,我们充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调动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共产党员中开展“先锋工程”活动,在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让全院职工及家属打消思想顾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在特定的环境下组织特别党课、入户走访家属、组织入党宣誓、宣传与“非典”斗争的先进人物等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医护人员抗击“非典”的斗志和无私无畏的精神。
作者王淇,77岁,1965年7月参加工作,2008年12月退休,退休前任天津市泰达医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