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生命叙事,传递医学温度
发布时间:2025-05-16 17:21 浏览量:9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卫健委联合四部门颁发《医学人文关爱提升行动方案》文件的要求,深化医学人文实践,提升临床叙事能力,营造健康和谐的医院叙事生态,5月14日至15日,青岛医学院第三届叙事医学临床故事分享演讲赛在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举行。本次活动由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承办,以“聆听医学故事,传递人文温度”为主题,通过“专题讲座+叙事演讲”双轨模式,吸引临床教师、医学生及线上线下观众逾300人参与,为医学人文实践注入新活力。
叙事医学旨在纠正生物医学模式下“病”与“人”分离的问题,重新聚焦患者的情感、体验与尊严。
2011年,我国正式开启叙事医学的探索。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演进,叙事医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在增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正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它强调以情说话、带情倾听、用情看病,有效弥补了传统医疗模式中人文关怀的不足,为医院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
专题讲座
锚定理论坐标,赋能临床实践
南方医科大学的杨晓霖教授作为中国叙事医学的开拓者,系统构建了叙事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体系,其团队指导建立的40余家生命健康叙事分享中心已成为行业标杆。井坚刚教授在叙事医学领域颇有建树,他深耕叙事病例写作与演讲培训,其方法论对提升临床叙事能力具有直接指导意义。此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两位专家亲临现场,进一步指导如何将叙事医学融入医院文化建设。
杨晓霖教授以《叙事医学赋能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的落地》为题,系统阐述叙事医学如何嵌入医院管理、优化服务流程。
井坚刚教授带来《平行叙事病例写作技巧和演讲注意事项》,聚焦“临床叙事写作的黄金法则”,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叙事写作指导。
“离病越来越近,离人越来越远。” 叙事医学引导医护人员换视角看见和共情他人生命境遇,不能绝对依赖数据和报告(标准与指南)。“中国大健康”理念倡导从“治疗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叙事医学从“以病人为中心”要逐渐转化到“以人为中心”。两位专家的分享引发线上线下数百名医务人员的热烈讨论。
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于洪臣致辞
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高岩主持
二
医院实践
构建人文医疗新生态
让人文关怀成为医疗服务的底色
医学,始于技术,成于人文。医学人文是医学的灵魂。
对于妇儿医疗而言,叙事医学具有特殊意义。作为妇儿专科医院,医院深刻认识到叙事医学的特殊价值。儿童患者的表达能力有限,孕产妇的身心需求复杂,这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更要洞察疾病背后的个体故事。
近年来,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始终将医学人文建设作为提升医疗质量的核心战略,将人文关怀融入诊疗全程。在儿科,医院打造了 “新阳光病房学校”、“暖童书屋”、“迪士尼欢乐屋”三大人文空间,通过绘本阅读、手工课程、心理疏导等活动,让患儿在治疗间隙感受知识的力量与生命的温暖;在产科,医院创新 “营养定制专线”、“孕产时光记忆”等服务,通过多学科协作满足孕产妇个性化需求,用影像记录分娩瞬间,让医疗服务留存情感厚度。这些实践,既是对“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践行,更是叙事医学本土化探索的生动案例。
三
叙事演讲
生命故事照亮医学星空
本次赛事中,来自医学院及各附属医院的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赛事分为教师组与学生组双赛道,38位选手同台竞技。
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王有全致辞
在教师赛道,19位临床骨干以8分钟演讲还原诊疗现场:产科医生以“疼痛的仪式感”、重症监护室护士用“ICU的心灵守护”展现多元文化关怀,感染科医生用“走廊里的千纸鹤”串联起生死边缘的人文守护。
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呼吸内科王晓丽、产科中心张睿怡获得教师组二等奖,儿童肿瘤外科徐升获得教师组三等奖。
学生赛道角逐同样精彩纷呈,17名医学生从青年视角解构医学叙事。
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住培学员刘潇谦获得二等奖,王华宇和于雪梅获得三等奖。
此次比赛是一次医学人文的盛宴,更是一次职业精神的洗礼。参赛选手通过叙述典型案例,生动诠释了叙事医学在医患共情、心理支持、医疗决策中的独特价值。这些故事不仅感动了现场观众,更成为推动临床实践的鲜活教材。
医学的温度,藏在每一次问诊的专注里,落在每一个病例的书写中。医院将以这次比赛为起点,推动叙事医学在临床、教学、科研中的深度应用,共同书写医学人文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