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我吹牛说要娶女老师为妻,她把我堵巷口:有本事就来我家提亲
发布时间:2025-05-22 20:44 浏览量:27
本内容纯属虚构
1991年的夏天,我,赵东来,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被分配到了市第三中学担任语文老师。那时的我,二十三岁,意气风发,满脑子都是要改变中国教育现状的宏伟理想。
报到那天,我特意穿上了唯一一套西装——那是父亲用半个月工资给我买的毕业礼物。推开教师办公室的门时,我差点被门槛绊倒,引来一阵轻笑。
"新来的?"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老师抬头问道。
"是的,赵东来,教语文的。"我扶了扶眼镜,努力让自己看起来稳重些。
"我是李老师,教历史的。你的工位在那儿,旁边是周老师。"他指了指靠窗的一个空位子。
我放下公文包,环顾四周。办公室不大,七八张桌子紧凑地排列着,墙上贴着几张泛黄的教学进度表和教师守则。我的目光被窗边一抹亮色吸引——一个穿着淡蓝色连衣裙的年轻女教师正在批改作业,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侧脸上,勾勒出一道柔和的轮廓。
"你好,我是赵东来。"我走过去,伸出手。
她抬起头,我这才看清她的全貌——齐肩的短发,明亮的杏眼,嘴角有一颗小小的痣。她看了我一眼,又低头继续批改作业:"周丽,数学。"
我的手尴尬地悬在半空,最终讪讪地收了回来。
第一节课后,我兴冲冲地回到办公室,准备分享我的教学心得。周丽正在黑板上写着一道复杂的几何题,几个学生围在她身边。
"周老师,这道题能不能用代数方法解?"我忍不住插嘴。
周丽的手停在半空,转身看我:"赵老师,数学有数学的思维方式。"
"但多一种思路不是更好吗?"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串方程式,"你看,这样解更简洁。"
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周丽的脸微微发红:"在我的课堂上,请尊重我的教学方式。"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冒失,连忙道歉:"对不起,我只是..."
"赵老师,"她打断我,"我们教的是不同学科,就像平行线,最好保持适当距离。"说完,她转向学生继续讲解。
那天之后,我和周丽之间仿佛真的成了"平行线"——同在办公室,却鲜少交流。她总是安静地备课、批改作业,偶尔和其他老师讨论教学问题,但对我保持着礼貌而疏远的态度。
教师节那天,学校组织聚餐。几杯啤酒下肚,我有些飘飘然。教物理的王老师拍着我的肩膀问:"小赵啊,来学校一个月了,有没有看上的女老师?"
周围几个男同事都笑了起来。酒精的作用下,我脱口而出:"周丽老师就不错,我打算娶她为妻!"
话音刚落,我就后悔了。因为就在这时,周丽和几位女老师正好从洗手间回来,站在我们身后。她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转身快步离开了餐厅。
"完了完了..."我懊恼地抓着自己的头发。
"年轻人啊,"李老师摇摇头,"祸从口出。"
聚餐结束后,我独自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九月的晚风带着丝丝凉意,路灯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转过学校后门的小巷时,一个身影突然挡在我面前。
是周丽。她换下了白天的连衣裙,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在昏暗的路灯下,她的眼睛亮得惊人。
"周、周老师..."我结结巴巴地说。
"赵东来,"她直呼我的名字,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气,"你凭什么在同事面前那样说我?"
我羞愧得无地自容:"对不起,我喝多了胡言乱语..."
"胡言乱语?"她向前一步,我不得不后退靠在墙上,"你知道这样的谣言对一个女老师的影响有多大吗?"
巷子很窄,我能闻到她身上淡淡的茉莉花香。月光透过屋檐的缝隙洒在她的脸上,我看到她的睫毛在微微颤抖。
"我明天就去向大家解释,是我酒后失态..."我急忙说道。
周丽突然笑了,那笑容让我心里发毛:"解释?现在全校都知道语文组的赵老师要娶数学组的周老师了。"
我低下头:"那你说怎么办?只要能弥补,我什么都愿意做。"
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直视我的眼睛,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你不是说要娶我吗?"她轻声说,"本事就来我家提亲。"
"什么?"我以为自己听错了。
"明天下午我没课,"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塞给我,"这是我家的地址。四点,别迟到。"说完,她转身离去,留下我站在巷子里,手里攥着那张纸条,心跳如鼓。
第二天上课时,我完全心不在焉。黑板上的诗句抄错了两处,被学生指出来后,我更是窘迫不已。午休时,我溜出学校,在附近的百货商店转了半天,最终买了一盒茶叶和一瓶酒——按照老家的习俗,这算是提亲的基本礼数。
下午三点五十,我站在了周丽家门前。这是一栋老式的教职工宿舍楼,她家在二楼。我整理了一下衬衫领子,深吸一口气,敲响了门。
门开了,但不是周丽。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老者打量着我:"你是?"
"您好,我是周丽老师的同事,赵东来。"我紧张得手心冒汗。
"哦!"老者突然笑了,"就是那个要娶我女儿的小伙子?进来吧。"
我差点被门槛绊倒。客厅里,周丽正坐在沙发上看书,看到我进来,她合上书本站起身:"爸,你别吓唬人家。"
"我哪吓唬了?"周父笑眯眯地说,"小伙子带了酒和茶来,很懂礼数嘛。"
原来周丽的父亲是退休的语文老师,母亲早逝,父女俩相依为命。我这才明白周丽昨天那句"来我家提亲"并非完全是玩笑——在这个重视传统的家庭里,这种话是不能随便说的。
"小赵啊,"周父给我倒了杯茶,"听丽丽说你是师大中文系毕业的?"
"是的,周老师。"我双手接过茶杯。
"别叫老师了,叫伯父吧。"周父笑着说,"我最欣赏《红楼梦》里哪个人物?"
我没想到会有这样的"考试",愣了一下:"这个...我觉得是贾宝玉。"
"为什么?"
"因为他...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我试探着回答。
周父大笑:"错!我最欣赏刘姥姥,因为她朴实、智慧,又懂得感恩。"他转向女儿,"丽丽,这小子还需要多读书啊。"
周丽抿嘴笑了:"爸,你别为难人家了。"
那天晚上,我在周家吃了晚饭。周父兴致很高,拿出珍藏的老酒,和我聊起了他教书时的趣事。周丽在厨房忙碌的身影,让我想起了母亲生前也是这样为我们准备晚餐的。
"小赵,"酒过三巡,周父突然正色道,"昨天的事丽丽都跟我说了。年轻人血气方刚可以理解,但有些话不能乱说,特别是关乎女孩子名声的话。"
我羞愧地低下头:"伯父,我真的很抱歉。"
"不过,"周父话锋一转,"我看你是个实诚的孩子。既然话已出口,就要负起责任来。从今天起,你每周六来我家,我教你读《红楼梦》,顺便考察考察你的人品。"
我惊讶地抬头,看到周丽正红着脸瞪她父亲:"爸!你别乱点鸳鸯谱!"
"我点什么谱了?"周父无辜地摊手,"我只是想找个陪我读书的伴儿。"
离开周家时,夜已深了。周丽送我下楼,我们在月光下并肩走着。
"对不起,"我再次道歉,"给你添了这么多麻烦。"
周丽停下脚步,仰头看着月亮:"你知道吗?我爸爸自从妈妈去世后,很少这么开心过了。"
我不知该如何接话。
"下周六,"她转头看我,月光在她的眼睛里流转,"记得准时来。我爸最讨厌迟到的人。"
我点点头,心跳再次加速。看着她转身上楼的背影,我突然意识到,那条我以为永远平行的线,或许正在悄然改变方向。
那个周六的早晨,我抱着一摞书站在周家门口,心跳比第一次上讲台时还要剧烈。门开了,周丽穿着家常的棉布裙,头发松松地挽在脑后,比在学校时多了几分柔和。
"进来吧,"她侧身让开,"我爸等很久了。"
客厅里,周父已经泡好了茶,茶几上摊开一本泛黄的《红楼梦》。他招呼我坐下,直奔主题:"今天我们读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黛玉探望那段。"
我翻开书,余光瞥见周丽在餐桌旁摊开教案,时不时抬头看我们一眼。阳光透过纱窗照进来,在她周围镀上一层毛茸茸的光晕。
"小赵,你觉得宝玉为什么独独把黛玉送的旧手帕珍藏起来?"周父突然提问。
我思索片刻:"因为手帕虽旧,却承载着黛玉的情意?"
"只对了一半,"周父摇头,"重点在于'旧'字。新物件谁都会珍惜,唯有珍视旧物的人,才懂得情的重量。"
周丽突然插话:"就像数学公式,最基础的往往最重要。"说完她自己都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会参与我们的讨论。
周父眼睛一亮:"丽丽说得对!小赵啊,我这女儿从小就不爱文学,今天居然能举一反三,稀奇!"
周丽耳根微红,低头继续批改作业。我却记住了那一刻她眼中闪过的灵光,像夜空中突然划过的流星。
就这样,每个周六成了我最期待的日子。周父的《红楼梦》课其实更像人生哲学讨论,而周丽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让我惊喜的一面——她会在我和父亲争论时悄悄递来一块削好的苹果,或是在我读错字时轻轻咳嗽提醒。
十月的第三个周六,天气突变。我离开周家时还是晴空万里,走到半路却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护着书跑到一处屋檐下躲雨,突然想起周丽今天去学校取资料没带伞。
没有多想,我折返回周家,借了伞就往学校跑。教学楼前,我看到周丽正望着雨幕发愁。
"周老师!"我气喘吁吁地跑过去,把伞递给她,"给,我送你回去。"
她惊讶地看着浑身湿透的我:"你怎么..."
"先走吧,雨越来越大了。"我尽量把伞往她那边倾斜。
一路上,雨水顺着我的头发往下淌,衬衫湿漉漉地贴在身上。周丽几次想把伞让给我一半,我都拒绝了:"没事,我身体好。"
回到家,周父见状连忙拿来干毛巾。周丽一言不发地进了厨房,不一会儿端出一碗冒着热气的姜汤。
"喝了,"她命令道,"别感冒了传染给学生。"
我捧着碗,热气模糊了眼镜。透过雾气,我看到周丽眼中闪过一丝我从未见过的柔软。
"谢谢。"我小声说。
那天之后,周丽对我的态度微妙地改变了。在办公室,她会"顺便"多带一杯茶放在我桌上;上课路过我的教室时,脚步会不自觉地放慢;甚至有一次,我看到她在图书馆翻阅《唐诗鉴赏辞典》——那是我曾提过最喜欢的书。
十一月初,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公开课活动,要求不同学科老师合作备课。校长特意把我和周丽分在一组:"听说你们私下交流很多,应该很有默契。"
我偷瞄周丽,她面无表情地接受了安排,耳尖却悄悄红了。
放学后的会议室只剩下我们两人。夕阳把她的侧脸染成蜜糖色,我能闻到她发间淡淡的洗发水香气。
"我想做一个语文与数学结合的课题,"我打破沉默,"比如诗词中的数学美。"
周丽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兴趣:"比如?"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数量夸张,或者'一片孤城万仞山'的空间对比。"我越说越兴奋,"数学不仅是公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美学。"
我看到周丽嘴角微微上扬:"你终于说了句像数学老师的话。"
接下来的两周,我们几乎形影不离。在图书馆查资料,在空教室试讲,有时争论到深夜。我发现周丽备课极其严谨,一个例题要反复验证三遍;而她则惊讶于我天马行空的联想能力。
"这里用黄金分割分析古诗结构?"她皱眉看着我的教案,"太牵强了吧?"
"试试看嘛,"我指着草稿,"你看,五言诗的二、三停顿,不正是接近0.618的比例吗?"
周丽突然笑了:"赵东来,你有时候真让人意外。"
公开课那天,我们配合得天衣无缝。当我讲解杜甫诗中隐藏的几何空间感时,周丽适时切入坐标系分析;当她演示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中的存在时,我引用《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呼应。学生们听得入迷,连校长都频频点头。
课后,周丽悄悄塞给我一张纸条:"谢谢你的创意。周末来吃饭?我爸想讨论《红楼梦》后四十回。"
那张纸条我夹在钱包里,很久都没舍得扔。
十二月的第一场雪落下时,周丽病倒了。周父打电话到学校,声音里满是担忧:"丽丽发高烧,却不肯去医院,非要批完期末试卷..."
我二话没说请了假,去医务室拿了药就往周家跑。周丽躺在床上,脸颊烧得通红,桌上还摊着没改完的试卷。
"你不要命了?"我夺过她手中的红笔,"学生可以等,身体能等吗?"
她虚弱地瞪我:"期末成绩要按时交..."
"我来改,"我翻出教学大纲,"你告诉我评分标准,我保证一字不差。"
周丽还想反对,一阵咳嗽却让她说不出话。我倒了温水,扶她起来吃药。她靠在我肩上时轻得像片羽毛,发丝扫过我的下巴,痒痒的。
那天起,我每天放学都去周家报到。代周丽上课,帮她批改作业,甚至学着熬粥。周父看着我手忙脚乱的样子,笑着摇头:"小赵啊,照顾病人不是这样..."
"伯父,您教我。"我诚心求教。
周父教我熬梨汤止咳,告诉我周丽小时候生病就爱喝这个。我照做时,听到他在客厅对女儿说:"丽丽,这小赵虽然毛躁,心倒是真的。"
一周后,周丽病愈返校。走进办公室时,同事们纷纷问候。她一一回应,最后停在我的桌前,放下一盒润喉糖:"给你的。代我上课把嗓子都讲哑了。"
我抬头,正对上她含着笑意的眼睛。那一刻,我知道,我们之间那条平行线,终于开始倾斜了。
寒假前的最后一天,学校举办元旦联欢会。周丽被拉去表演女声独唱《茉莉花》。她站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灯光洒在她浅蓝色的连衣裙上,像极了我们初遇那天的模样。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她的声音清亮婉转,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我所在的位置。我鼓起勇气,在副歌响起时走上台,用我五音不全的嗓子加入合唱。
台下哄堂大笑,周丽也愣住了。但当我们唱到"让我来将你摘下"时,她突然接住我伸出的手,完成了这个即兴的二重唱。掌声雷动中,我听到校长对周父说:"老周啊,看来我们学校要办喜事了。"
1992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三月的校园,樱花已经含苞待放。一个周末的下午,周父"恰好"要去老同事家下棋,留下我和周丽整理他的藏书。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书页间的尘埃在光柱中起舞。周丽踮着脚够上层的一本《楚辞》,我连忙过去帮忙。我们靠得那么近,我能数清她睫毛投下的阴影。
"东来,"她突然叫我的名字,而不是"赵老师","你为什么每周都来陪我爸读书?"
我接过那本厚重的《楚辞》,心跳如擂鼓:"一开始是因为愧疚...后来是因为..."
"因为什么?"
"因为想见你。"我脱口而出。
房间里安静得能听见书页翻动的声音。周丽低头整理书堆,发丝垂下来遮住了表情:"你知道平行线在什么情况下会相交吗?"
我愣住了:"在非欧几何里,或者在投影变换..."
"不对,"她抬起头,眼睛亮得惊人,"当它们愿意改变自己的方向时。"
我手中的书掉在了地上。下一秒,我做出了这辈子最大胆的举动——握住了周丽的手。她没有抽开,反而轻轻回握。
"周丽,"我声音发颤,"我喜欢你。不是酒后胡言,是真心的。"
她笑了,那颗嘴角的小痣随着上扬:"我知道。不然你以为为什么让你来我家这么久?"
窗外的樱花似乎在一瞬间全部绽放了。
我们的恋爱像一场精心推导的数学公式,每一步都水到渠成。周父成了最开明的长辈,学校同事也从惊讶到祝福。周丽依然会在课堂上严厉批评不交作业的学生,但下课后会偷偷把多准备的午餐分给我;我依然会在办公室高谈阔论教学改革,但会记得先给她倒一杯茶。
1993年的五一劳动节,在周父和全校师生的见证下,我和周丽结婚了。婚礼很简单,就在学校礼堂,学生们用彩纸折了九百九十九只千纸鹤挂在四周。
交换戒指时,我轻声对周丽说:"还记得吗?我说要娶你为妻。"
她眨眨眼,眼中泛着泪光:"记得。所以我现在站在这里,证明你有这个本事。"
周父在致辞时说:"我一生教书育人,最大的成就是教出了一个好女儿,现在又多了一个好儿子。"
那天晚上,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后,我和周丽坐在新房床边,看着墙上大大的"囍"字发呆。
"累吗?"我问。
她靠在我肩上:"比上一天课还累。"顿了顿,"但值得。"
我搂住她的肩膀,想起那个雨中的巷口,想起她娇嗔的"本事就来我家提亲"。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奇妙,一句玩笑,一场误会,最终却成了最美的开始。
窗外,月光如水。我知道,从今往后,我们的生命线将不再平行,而是紧紧交织,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