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八旬老兵宗祯祥:银龄志愿服务队里的“不老松”
发布时间:2025-07-30 23:39 浏览量:1
转自(陕西老年健康)
2025年7月10日清晨,西安市碑林区西勘社区活动现场热气腾腾。82岁的宗祯祥穿梭在白发苍苍的老人中间,递茶水时手稳得没洒出一滴,分水果时总把最大的那颗塞给坐轮椅的老太太。这个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和队友们一起,忙着给社区七八十岁的寿星们操办集体生日会。
“各位老伙计,今天咱不聊血压血糖,只说开心的!”作为主持人,宗祯祥一开口就逗乐了全场。他声音洪亮得像年轻时在军营喊口令,几句话就把气氛炒热。他自嘲说自己这样的主持,常常是现场即兴发挥,也就是光屁股撵狼——胆大不害羞。其实老人们就喜欢他这样的风趣幽默,一开口说上几句话就把现场气氛调动起来了,老人们也能开心地乐一乐。切蛋糕时,他特意把第一块递给92岁的张奶奶,“您老多吃点,明年我还来给您唱生日歌”;他还和队友们一起,给每位老人都端来了加了双荷包蛋的长寿面,“吃了这碗面,咱都活到九十九”。活动间隙,他撸起袖子给腰酸背痛的老人推拿,手指在穴位上精准发力,轻重拿捏得恰到好处,被按过的老人都直夸:“宗师傅这手艺,比医院的按摩师还舒服!”
这只是宗祯祥18年公益生涯里的普通一天。自2007年退休后加入陕西省慈善协会,他累计志愿服务超15000小时,成了西安城里有名的“银发志愿者”。
一饭之恩,半生回报
“我做这些,都是为了还当年那18块2毛钱的情。”宗祯祥总爱讲起1965年参军前的事。那时他在四川农村读中学,家里穷得交不起每天2角钱的伙食费,被学校停伙三个月。正当他饿得发昏时,不知哪位好心人悄悄替他交了18.2元饭钱,让他能继续上学吃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人眼眶发红,“我找不到恩人,就把这份情还给社会。”
这份报恩心,让他退休后一头扎进公益。汶川地震时,他在省政府西门募捐,20天里每天站8小时,忙着开票,填发捐款证书,进行详细记录等;去山区助学,虽说他年事已高,但仍然坚持和队友们一起爬山路,累了就座在石头上歇会儿,笑着说“这点路比当年在部队拉练轻松”;给残障儿童送温暖,他学折千纸鹤,笨手笨脚的样子逗得孩子们直笑。
母亲教的手艺,成了助老“法宝”
宗祯祥的推拿手艺,是打小跟着母亲学的。“我妈是村里的‘活菩萨’,”他回忆道,母亲没读过书,却练就了推拿接骨的本事,乡亲们没钱看病,她就免费诊治,“小时候常见她给积食的娃娃‘抠积’,手指在胸口揉按,娃娃不疼了,她比谁都高兴。”
这份善心传到宗祯祥身上。在增福来老年公寓,住着位90岁的半失能老人,每次他去,都先给老人做全身按摩,再扶着下楼参加活动。“宗师傅一来,我这老骨头就舒坦了。”老人总拉着他的手不放。有次他生了病,刚刚恢复得好一些,他就来参加志愿服务队的服务活动,队友劝他回去,他摆摆手:“老人们等着呢,我能行。”
给老人按摩有讲究,力道轻了没用,重了怕伤着骨头。他摸索出“三轻三重”手法:肩颈轻按、四肢重拍、腰背轻重交替。时间长了,老人们都盼着他来,有位奶奶甚至把攒的糖块塞给他:“宗师傅,你比我儿子还贴心。”
志愿服务队里的“老顽童”
在志愿者团队里,82岁的宗祯祥是公认的“开心果”。教老人唱红歌,他把歌词改成顺口溜,“东方红,太阳升,咱的日子比蜜甜”;搞活动时,他带头玩击鼓传花,输了就表演男声独唱,跑调跑得大家哈哈大笑;有老人害羞不敢上台,他就拉着对方的手说:“咱都这把年纪了,怕啥?开心最重要!”
2016年,他接到紧急任务:一周内为消防官兵编排一个纪念天津大爆炸的节目。那天晚上,他关起房门研究材料,被消防员的事迹打动,凌晨5点就写出配乐诗朗诵《青春正火红》。排练时,他跟着消防官兵一起站军姿,说“咱军人的样子不能丢”。节目最终拿了特等奖,可他却摆摆手:“荣誉归大家,我就是尽份力。”
家人的支持是他的坚强后盾。老伴常说:“你去做公益,家里有我呢。”有时团队在附近活动,老伴还会炖好鸡汤送过来,笑着给志愿者们分:“大家多吃点,有力气干活。”
采访结束时,宗祯祥正准备去老年公寓。他理了理志愿者马甲,胸前的“金星志愿者”徽章闪闪发亮。“只要还走得动,我就一直做下去,”老人笑得灿烂,“咱是军人,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转自《陕西老年健康》
- 上一篇:易烊千玺工作室发文回应让粉丝带土
- 下一篇:忘川顾客的留言墙---生活的诗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