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学子赴舒 “希望网校”暑期课堂里播种新希望
发布时间:2025-07-26 02:36 浏览量:1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三伏天里,舒城县千人桥中心小学(联电希望小学)迎来了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大学生——他们是由上海青基会联合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上海知名高校组成的上海—六安“希望网校”暑期支教团。从7月21日起,这支队伍将在舒城县千人桥小学开展为期13天的暑期支教与调研活动。在这场跨越沪皖的教育接力中,上海高校的学子们不仅为暑托学生带来多元课程,更通过深度交流互动与延伸服务,在当地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知识与希望的种子。
多元课程绽放课堂,趣味教学点燃求知欲
支教团精准把握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打造了文体、英语、科普、法治等四大类课程,借助互动游戏、案例分析、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方式,让暑托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文体课上,京剧脸谱赏析与《说唱脸谱》学唱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编织扇制作与千纸鹤折叠锻炼动手能力,《左手右手》儿歌教学则用轻快歌声传递勇气力量。“老师,这个脸谱的颜色好特别,红色是不是代表好人呀?”刚接触京剧脸谱的孩子们好奇地追问,原本拘谨的小脸上渐渐绽开笑容,课堂成了欢乐的成长乐园。
上海外国语大学志愿者余一浩在上文体课 沈晓程/摄
英语课兼顾基础夯实与视野拓展:从音标入门、单词接龙等破冰教学,到《头脑特工队》情绪词汇学习,再到英语语言文学与文化概览,既筑牢语言根基,又打开文化窗口。志愿者通过动画、情景剧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表演中惊喜地发现语言奥秘,把原本晦涩难懂的词汇与情绪认知自然融合,实现英语知识的快速掌握。
“老师,火星上真的有外星人吗?”“我长大想当航天员去火星!”科普课上,孩子们尽情释放想象,天马行空的问题里藏着对宇宙的无限向往。科普课聚焦地球与生命奥秘,从地球内部结构、化石意义,到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再到火星探索与岩石分类,通过“击鼓传花”“绘制简易地图”等互动形式,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认知,满足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
上海师范大学志愿者范欣星在上科普课 沈晓程/摄
法治课紧密贴近生活实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与校园安全,到人格权、财产权解析,再到体育活动中的自甘风险原则,志愿者巧妙运用白雪公主等童话案例,让法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引导学生知法守法,从小培养法治思维。
交流延伸双向赋能,沪皖情谊持续深化
7月22日,团六安市委副书记杜明星一行来到支教点,与志愿者团队见面,并送去消暑礼包。见面会上,千人桥小学介绍了暑期托管课程开展情况,支教团带队老师徐佳辰详细解读“希望网校”项目——作为新时代希望工程的生动实践,两年来已惠及数千名六安学生,此次线下支教更推动师生从“线上零距离”走向“线下手牵手”。这一对口合作的典型案例,为舒城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对帮助山区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兴趣、提升成绩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团六安市委副书记杜明星一行来到千人桥小学与支教团举行见面会 沈晓程/摄
7月23日下午,支教团走出校园,在千人桥镇街道开展“普法宣传进社区”活动。志愿者通过案例讲解,揭示针对老年人的七类高发诈骗手法,并以“养老庄园投资”“假神医卖药”等情景剧生动演绎,进一步筑牢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屏障,帮助老年人守好“钱袋子”。“那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找谁帮忙呀?”“这个防溺水知识我得回去讲给孙子听”——热烈的互动让宣讲活动落到实处,惠及当地更多群众。
支教团在社区开展反电诈宣传宣讲 沈晓程/摄
志愿者心声:以爱为引,播种远方
“看着他们因了解世界之大而兴奋得小脸通红,我确信哪怕是地理启蒙,也能在他们心中掀起风暴。”上海师范大学志愿者郭忆的感悟道出了全体队员的心声。从课堂上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到课后“老师,我要把千纸鹤送给奶奶”的暖心话语,再到普法现场居民的积极互动,支教团成员深刻体会到:这场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好奇的点燃、梦想的播种。
此次上海—六安“希望网校”暑期支教活动,以教育为桥,拉紧沪皖情谊纽带,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探索世界的种子,也让高校学子在基层实践中深刻理解责任与担当的内涵。据了解,目前支教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更多精彩还将在舒城的夏日里继续书写。